小菜篮装着大文明。农贸市场连着市民百姓的“菜篮子”“米袋子”,它的环境卫生、食品安全不但关系着一座城的文明形象,更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健康安全。
温州市民的菜篮子“拎”得舒心吗?市场内环境是否整洁?商贩经营是否规范?本期《文明城“事”》聚焦市区新田园、洪殿、松台等农贸市场,发现存在部分“不文明”现象。
坐标:现代菜篮子(新田园店)
消防通道被占 外部环境脏乱
新田园农贸电瓶车停放在消防通道
上午9时许,现代菜篮子农贸市场(新田园店)大门入口处,有几名工作人员监督市民扫健康码、登记,并要求市民要佩戴口罩,才可入内。
走进市场,内部干净整洁,区域清晰。四周的墙上随处可见“人人诚信经营,个个放心消费”“文明健康,有你有我”等公益广告。
绕着农贸市场外围走了一圈,发现许多不文明细节:门外的消防通道内停放着三辆电瓶车,尽管贴有“消防通道,禁止停车”的标识,但车主却视而不见。再往里走有一个停车场,电瓶车停得满满当当,许多车还停在了线外。再往里走几步,就能发现一侧的角落堆着扫帚、簸箕、垃圾车等杂物,地面有一摊摊的污水。另一侧的角落有几个装得满满的垃圾桶,桶外污渍很多,看起来令人作呕。
此外,该片区域的地面有落叶、塑料、纸巾,几块地砖上有黄、黑污渍。
坐标:洪殿农贸市场佩戴口罩不规范 志愿者工作“开小差”
洪殿农贸市场门前电瓶车乱停放
上午10时许,洪殿农贸市场,门口进行了入口、出口的人员分流。入口处,有3名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把守,要求市民要佩戴好口罩,自主扫健康码后才可入内,但在把守时,“开小差”聊天、玩手机等状况时有发生。
市场内部,环境整洁,几乎不见占道经营、出店经营现象,绝大多数商户、市民都自觉佩戴口罩,做好个人防控。但走访时,仍有一些不文明细节令人担忧:地面有零星的垃圾、烂菜叶、鱼杂等;部分经营者口罩佩戴不规范,露出鼻子,还有部分市民防护意识不强,直接将口罩扯下挂在下巴位置,露出口鼻。
在市场后部,有几排未营业的店铺,其中一间店铺门前的过道,放置了几袋货物,还有一盘清水。此外,市场内外的公益广告总量偏少,宣传氛围不够浓烈。查看农贸市场外部,不大的外部空间,地面标记了停车线、禁止停车等标识,大部分的电瓶车、自行车按规矩停在线内,但依然有部分无视标识,直接停放到线外或禁停区域。
坐标:松台农贸市场窨井盖布满鱼鳞 公厕异味扑鼻
松台农贸市场电梯角落都是鱼鳞 婕妤 摄
作为省五星级文明规范市场的松台农贸市场,门口有一块显示屏,包含今日总客流、商户榜等。入口处与洪殿农贸一样采取了入口、出口人员分流。值得点赞的是,在入口处还配备了酒精、口罩等防疫用品,供市民选用。
市场一楼为水产区灯火明亮,摆满各式海鲜,商户热情地吆喝,满满烟火气。但却有些不文明的音符破坏了和谐:地面随处可见鱼鳞、废弃纸巾、烟头等。尤其是,排水的窨井盖上、一楼电梯、楼梯的角落等地堆满了鱼鳞,与农贸市场其他区块整洁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。
市场二楼有蔬菜、副肉、熟食区等区域,地面存在烂菜叶,垃圾分类桶外都是污渍,在易腐垃圾桶里还有塑料袋的身影。在熟食区,一名商贩正在切熟食,但却没有按照防疫要求规范佩戴口罩,鼻子露在外。走进二楼公共厕所,一股刺鼻的异味扑鼻而来,洗手台上到处都是水渍。厕格里的蹲便器,未冲洗干净,旁边的纸篓满溢,未及时清运。
市场外部,电瓶车、自行车都遵守规则,停放在线内,但在行道树上却发现塑料瓶、垃圾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