岁月寒凉,心溢温暖。在温州有一趟在寒冬就会开启的“列车”,带着爱心邮包、温暖问候开进山区老人家中。
近日,由温州日报报业集团“新连心”党代表工作室、市农业农村局(市扶贫办)、市机动车维修行业协会、市汽车检测工作委员会、平阳县海鸥义工队加挂的“温暖列车”加速前行,先后驶进乐清市雁荡镇、瑞安市芳庄乡、平阳县海西镇,为50位孤寡、留守老人及贫病家庭人员送去温暖关爱。
乐清
关爱就是惦记着不忘怀
1月7日下午,满载物资的爱心车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疾驰,在乐清市雁荡镇朴头村村口停了下来。一下车,慰问组的工作人员便忙碌开来,从车上搬下五大箱的物资,一一分装。原本有些清冷的村子,也因为这群热心人的到来变得暖烘烘。
提上“爱心邮包”,带上新年红包,慰问组兵分两路,分别前往朴头村和环山村。志愿者们一行叩开了林秋连的家门。“林阿婆,我们来看您了!”市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将“爱心邮包”、新年红包送到林秋连手中。这份温暖的问候,让林秋连激动得说不出话,她的嘴唇微微颤抖,只是一个劲地道“谢谢”,不停地用手抹去眼角泛起的泪花。村里负责人说,林阿婆今年96岁高龄,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老党员之一,慰问组的到来,能让老人高兴好一阵儿。
得知有人要来探望老党员,施娇云老人早早地坐在家门口等候。“见到你们真是太好了,党都记得我们这些老党员!”施阿婆笑着将慰问人员请进屋。“我什么都不缺,就是缺个人说说话,谢谢你们惦记。”快离开了,施阿婆面露不舍,站在门口望了又望,直到所有人的身影消失在视野中。
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,“温暖列车”将目光投向“三老”人群,希望用最质朴的方式,向革命老前辈致敬。此次也是市农业农村局(市扶贫办)首次加挂“温暖列车”,该局相关负责人杨靠山说,老党员、老交通员、老地下工作者为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,我们愿意做那一束温暖他们的微光,让年迈的他们,感受到关怀和温暖。
瑞安
爱就是带去希望和温暖
1月5日,小寒。
当天中午时分,志愿者一行来到一间简陋的水泥房前,瑞安市芳庄乡山坑村村委书记白洪者轻轻敲响门。66岁的金大贵正坐在轮椅上打盹。“春节近了,我们来给你拜个早年!”市汽车检测工作委员会负责人梁秋笑容洋溢地把装有保暖帽子、手套、被子等御寒用品的“爱心邮包”送到金大贵老人的手中。老人乐得合不拢嘴,拉着志愿者的手连声感谢。
“金老伯是我们村的孤寡老人,挺孤单的,家里也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。”白洪者说。
走过蜿蜒的山间小道,志愿者一行来到周余谦老人的家中。金山头村村委书记林信康告诉记者,今年87岁的周老伯遭遇堪怜,七八年前,大儿子因癌症去世;老伴因为伤心过度,没几年也离世了;前段时期,小儿子确诊为肺癌,刚做完手术在家休养,老人平日里都是自己料理生活,形单影只。梁秋听后,赶紧将爱心邮包递到老人手中:“生活很难,但还有爱和暖意。”
“你们能过来陪我说说话,就很开心了。”周老伯说,“谢谢你们的关心。”
今年,在市机动车维修行业协会的牵线下,市汽车检测工作委员会主动联系本报,表示愿意为加挂“温暖列车”助力。梁秋说,生活常给我们一个措手不及,但只要爱和暖意,一切过不去的坎儿最终都会过去。“希望我们能给这些老人们带去希望和温暖。”
平阳
爱就是一直前行不间断
1月8日,6辆装着御寒物资的爱心车早早地从市区出发,20余名志愿者带着满满的牵挂,探望远在平阳县海西镇的孤寡老人们。
提上食用油、大米,带上御寒礼包,志愿者们往阿顶老人的家走去。简陋的木房、漏风的板墙,便是她与儿子常年生活的地方。海鸥义工队负责人郭云妹说,今年84岁的阿顶老人只有一个儿子,因不会说话,娶不到媳妇,前几年老伴病逝,母子俩相依为命,靠着手工活维持生计。
市机动车维修行业协会会长郑德峰忙将准备好的“爱心邮包”递到老人手中,并将棉帽拿出给老人戴上。阿顶阿婆感动得两眼泛泪,一个劲地用方言说着感谢。
绕过山间小道,志愿者一行来到米花老人的家中。看着志愿者的到来,米花阿婆有些激动。郭云妹和大家说起了老人的心酸事:老人有一名智障儿子,生活不能自理,米花担心自己年纪越来越大,要是先走一步,留下儿子孤零零一人真不知道该怎么办。志愿者拿出帽子给米花阿婆戴上,并安慰道:“我们给你力量,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。”
今年是市机动车维修行业协会加挂“温暖列车”的第六年,市机动车维修行业协会秘书长李文棣说,六年来,他们的爱心款,都是协会的会员自发募捐而来。“大家都希望用自己的爱,给老人送去更多关爱和温暖,也希望用自己的行动,带动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公益行动。”(温州日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