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-->文明播报-->正文
浙江温州:6年,46人,20万份饭菜!文成马山有个“送饭干部”
来源:温州文明网编辑:萧岳发布时间:2021-06-29 15:27:00

  早上买菜,中午做饭,这看似是一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。然而,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马山村的一名村干部,愣是将这样一件“小事”做得让人佩服不已。  

  他,是文成县大峃镇马山村村监会主任杨汝起。六年来,他每天驱车近20公里,为村里46名孤寡老人买菜送饭,尽管没有一分钱好处,甚至还要往里搭钱,他却乐此不疲。 

  早上5点起床,6点在镇里买菜,8点前送到中心食堂,11点食堂开饭,11点半前结束送饭,晚餐下午4点半开饭……这是杨汝起这6年来一天的日程安排。在买菜送饭的点滴小事和浓浓乡音中,感受到的是一名乡村干部的为民担当。 

  

“看到老人吃发霉饭,我很心痛”

  “今天要买些蔬菜、海带干、腐竹和马铃薯……”每天,杨汝起会根据食堂的存粮和老人的喜好,进行食材采购。买蔬菜要去镇上的蔬菜批发市场,便宜又新鲜;鲜货去农贸市场的定点摊位,老板人很好,还要开票留底……46人的口粮,大约要花费杨汝起一个小时进行采购。两只大冬瓜、21斤四季豆、两大袋番茄、一大捆韭菜……这一车食材,大概能吃上三四天了。 

  马山村是大峃镇一个偏远的小山村,距离县政府约20公里,驱车需40分钟才能到达,而杨汝起开车只用25分钟。“每天都要开这条路,闭着眼睛也知道哪里要拐弯了。”杨汝起开玩笑说,自己这辆小车买来才8年,有6年时间都用来运送食材,四个轮子的避震换了又换。 

  说话间,车子已到达马山村的中心食堂,负责烧菜洗碗的是杨汝起的母亲以及村里的志愿者。“现在请人烧饭做菜太贵了,没有这些志愿者,这个食堂可搞不下去。” 

  说起为何要坚持6年为村里的老人送饭菜,杨汝起不好意思地说:“起初,我只是想回村照顾父亲。” 

  杨汝起的父亲在2013年生了一场大病,由于兄弟姐妹均在外省定居,照顾父亲的职责自然落到了杨汝起身上。在温州市区打工多年的杨汝起便与妻子回到了马山村。然而,回村没多久,杨汝起便发现,村里的孤寡老人大多存在吃不好饭的问题。 

  马山村的青壮年基本都外出打工,留下来的都是孤寡老人或丧失劳动力的贫困户。“有一天中午,我在一位老人家看到,他吃的是几天前的剩饭,饭上都长毛了,但他还是热一热,就着咸菜吃。”这一幕,让杨汝起心痛不已。  

  

“别人不理解,没关系,我照样送”

  说话间,食堂里已飘出饭菜的香味,20多名老人也陆续来到食堂。 

  “今天吃鱼、大白菜、红烧肉,还有冬瓜汤诶……”“真不错,真不错!”看着老人们笑呵呵地开始吃饭,杨汝起转身又开始忙活。 

  马山村由12个自然村组成,村头到村尾有3公里,杨汝起还要负责将每天的饭菜送到一些腿脚不便的老人家里去。 

  “除了中心食堂外,村里在山茶花自然村和茶岭自然村另外设了两个吃饭点,这样住得远的老人就方便多了……”开着装满饭盒的斗车,杨汝起打开了话匣…… 

  2014年,文成下发《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》,其中的《文成县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食堂运行管理实施办法》可对80岁以上的老人和60岁以上低保老人的饭菜进行补助,这让杨汝起心中一喜,老人们的饭钱有着落了。 

  杨汝起连忙跑去与村干部商量,并说服自己的堂哥杨汝登出资,将村办公楼附近的一处矮房改建成了食堂。2015年5月1日,马山村养老服务中心食堂正式营业,杨汝起从那天开始接过买菜的任务。 

  然而,食堂起初的“生意”并不好,一些老人认为这只是村里的“作秀”,不会搞太久,万一哪天突然不办了,家里就没存粮了。还有一些人认为,杨汝起当时既不是党员,也不是村干部,这样忙里忙外只是为了出风头。 

  对于这些流言蜚语,杨汝起并没有在意,依旧每天起早贪黑为老人送菜送饭,那些“不中听的话”也慢慢烟消云散。 

  

“每天看到老人们的笑容,就觉得踏实”

  “阿起你来啦,今天有啥菜啊?” 

  “阿起你赶紧过来看看,这电风扇转不起来了!”…… 

  每到一处吃饭点,杨汝起便会被老人们热情地“包围”,他笑呵呵地从车斗上搬下饭盒,跟老人们闲聊起来。 

  其中几个饭盒上还有记号。“每个老人的饭量都不一样,这几个有记号的饭盒专用的,他们饭量比较大……”杨汝起解释道。 

  中午11点30分左右,杨汝起等老人们吃完饭,按原路返回中心食堂,并将送出的饭盒一一收回。一趟下来,往往要忙到下午1点才能自己开始吃饭。95岁高龄的余东花阿婆说起杨汝起,便竖起大拇指:“他就像我亲儿子一样。” 

  据文成县社会养老服务中心主任陈淑锋介绍,养老助餐政策刚开始时,前来申请补助的村大大小小有50多个,而如今,像马山村这样从一开始坚持到现在的就只剩下十来个。“很多村子因为缺乏人手和资金,渐渐就坚持不下去了,马山村能坚持到现在,非常不容易。” 

  去年,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,为了防疫需求,中心食堂暂停了集体供饭,这让杨汝起着急万分。“刚开始几个星期,老人家里还有一些过年期间孩子带回来的粮食,可这顶不了太久,必须想办法。” 

  为此,杨汝起从县政府申请到了一张临时通行证,每周一次去县里采购全村一周的粮食和物资,由于要采购的东西太多,一辆车放不下,而通行证又只有一张,于是村干部每次都开三辆车下山,杨汝起的车开进县城买东西,其余车辆便停在卡口等候接力。 

  六年时光,寒来暑往,杨汝起就这样年复一年,日复一日,为村里老人送菜送饭。他说:“这六年,其实我有好几次都在问自己,干嘛这么拼命?但每天闻到村里食堂飘出的饭菜香,看到老人们脸上的笑容,心里就觉得很踏实。” (来源:温州日报   文成文明中心